NARA, Sep 01 (News On Japan) -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SFTS)是一种由蜱传播的疾病,正在日本各地扩散。卫生部门警告,感染可导致体温超过38°C,随后出现剧烈腹痛和腹泻。
病例病死率最高估计可达30%。本周新增病例报告创下纪录,今年在此前未报告感染的北海道和关东地区也出现了病例。为何会在全国扩散,人们应如何自我防护?专家指出,人-野生动物接触方式的变化是原因之一,并强调基本的预防措施。
在游客众多的奈良公园,可以在鹿的脸部、颈部以及口鼻周围看到蜱。当地政府呼吁游客不要触摸这些动物。SFTS于2011年在中国首次发现,日本在2013年首次确认国内病例。栖息于草丛与灌木中的蜱会附着在经过的人或动物身上吸血,从而传播病毒。典型症状包括体温超过38°C的高热,随后出现剧烈腹痛和腹泻;该病在约10%至30%的病例中可能致命。
截至8月17日,今年累计感染者达到143人,创历史新高;截至8月底,累计死亡人数为126人。尽管一种常用于流感的抗病毒药物Avigan(法匹拉韦)已于去年获批作为治疗方案,但目前仍无疫苗。有关部门建议在户外活动时充分使用驱虫剂,并涂抹于所有暴露的皮肤。
过去主要集中在日本西部的SFTS,如今在关东和北海道也有报告。被认为推动扩散的因素之一,是入侵物种与野生动物在城市与郊区的存在不断增加。在横滨市的一座公园,观察者在不到半小时内就发现了多只台湾松鼠。附近一名居民表示,这些动物在其屋顶下的缝隙筑巢并破坏了他的菜园,促使市政府委托的害兽防治团队设下陷阱并移除这些松鼠。专家警告,浣熊和台湾松鼠等物种可能成为蜱的携带者,从而增加人类暴露于病毒的风险。
风险也延伸到家养宠物。5月,三重县一名为SFTS感染猫实施治疗的兽医随后感染并去世,据信可能是由该猫传染。由于关于该病毒仍有许多未知之处,专家强调务实的应对:避免被蜱叮咬,不要接触野生或流浪动物,使用驱虫剂,在草地或林地活动时穿长袖和长裤,如被叮咬或出现症状应尽快就医。
Source: YOMIURI